敏读会第246期: 云间派 活动报道

发布于 2024-12-29

     2024年12月29日,在闵行区图书馆八楼2818会议室举办了第246期讲座。讲座主题是:云间派——叶嘉莹说词。主讲人:钟锦。现场共有60名读者到场参加。3.png

     主讲人:钟锦。哲学博士,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研究生导师,有《词学抉微》《康德辩證法新释》《长阿含经漫笔》,译有《恶之华》《波斯短歌行——鲁拜集译笺》《菊坛点将录》等作品。

    本期敏读会,钟老师来讲述他受业叶嘉莹先生的往事……钟老师说这次是第五次对外谈论云间派。2.png

    2024年11月24日,被誉为“诗词女儿”的叶嘉莹逝世,享年100岁。生前的她,曾辗转中国各大高校讲授诗词,也曾如候鸟一般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叶嘉莹门下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她曾笑称自己的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没有人比她更当得起中国诗词的当代“化身”。

    作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叶先生在研究、教书、诗词创作三项事业中,排在首位的永远是教书。在她七十余载的教书生涯中,白先勇、陈映真、席慕蓉、宇文所安、戴锦华都曾坐在她的教室里。90岁大寿时,她许下生日愿望:来生还要做教师,还要教古典诗词。

4.png

    在晚年,叶嘉莹依旧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6点半起床继续工作。她将半生积蓄捐赠给南开大学,自己住在70平方米的住宅里,每天的伙食固定而简单。被问到“您惧怕过衰老,惧怕过死吗?”她回答道,“我是‘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叶嘉莹的嫡系弟子、就是钟锦教授,钟教授回忆到:曾在2024年4月和7月看望过叶嘉莹。4月那次,叶嘉莹非常平静地对钟教授说:“我没有春暖花开的日子了。”

    2024年11月24日下午,叶嘉莹逝世,享年100岁。

     1979年,叶嘉莹开始回国讲学授课。在《红蕖留梦》中,她回忆道:“我发现我还可以回国教我喜欢的诗词,我还可以把我继承下来的一些传统回报给自己的国家。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从悲苦中走出来的一个心理过程。”

     在钟老师看来,叶嘉莹从诗词研究转向诗词科普,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他认为叶嘉莹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在于通过王国维回溯到旧词学,并从中归纳出词如何生发感动读者的一系列论述,包括提出“双重性别”“双重语境”的理论概念,论述常州词派如何将唐五代的词上升到道德高度;把词的发展分成了歌词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三个阶段;以及提出广为人知的“弱德之美”的概念。

     叶嘉莹曾对钟老师说,词的美感特质她在大的方面都研究过了,但是诗的美感特质比较复杂,她一直还没顾得上。“如果她把精力放在诗学上,我觉得她一定还会写出更启发学术的东西。”钟锦在敏读会现场说。

     在叶老看来,她所终生为之奔走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藏着“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如那远古神话中可以远隔重洋通话的蓝鲸,叶嘉莹热忱传诵的一直是那道“海上的遗音”。如今,百岁叶嘉莹如蓝鲸远归山海,而遗音长存。

5.png


     活动最后,钟老师与现场敏读会的读者进行互动!今天是2024年最后一期敏读会,敏读会给读者们准备了新年盲盒。今天点赞数3.4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