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零号湾图书馆活动报道:冬泥(三) 土壤是“活”的!——一勺土中的生命

发布于 2025-03-26

3月22日,华东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宋志雯,来到大零号湾图书馆,带领孩子们记录了“土壤动物图鉴”,还制作了属于自己的“跳虫永久装片”。快来看看精彩的回顾吧!

随着天气逐渐回暖,土壤中那些微小而神秘的小生命们也开始活跃起来。仔细拨开草丛,或探寻树根旁,就会发现蜘蛛、马陆、双尾虫、跳虫、蜗牛、线虫等“土著居民们”,正慢吞吞地蜷着身子,悄悄地冒出了地面。科学家们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居民们”,统称为“土壤动物”,它们繁衍生息,维持着土壤物质循环的平衡与稳定,是自然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土壤动物”是指永久或暂时栖居于土壤中各种动物的总称。它们不仅可以同化土壤中的各种有用物质以维持自身生长,还能将排泄产物归还至生存环境中,有效改善土壤及周边环境。按照体型大小和种类,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小型土壤动物、中型土壤动物和大型土壤动物。

了解完各种各样的“土壤动物”后,就可以试着完成一副“土壤动物图鉴”了。制作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器材来观察对象,然后在画面中画出它们的基本形态,并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对其进行描述和标注,标注内容需要包含三个重要的信息点:动物名称、动物类别、主要特征。

通过前面的学习过程,孩子们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土壤动物”的知识。接下来,大家在宋老师的带领下,化身“小小科学家”,做出了一份自制的“跳虫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