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漕镇图书馆活动报道:“哪咤一家子”主题讲座活动

发布于 2025-03-24

在《封神演义》中,哪吒是一个以莲藕为骨、荷叶为衣的少年英雄,在封神大战中屡建战功,肉身成圣。

在《西游记》中,哪吒是一个法力高强、神通广大的孩童战将,屡屡协助取经团队降妖伏魔。

到了20年代,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从唱着打油诗的叛逆魔童向着渴望真善美、主宰自己命运的英雄蜕变。

从古典文学里只言片语的描述,到传统小说戏曲中的大神,再到今天百亿票房电影里的大主角,哪吒究竟经历了什么蜕变?

2025年3月22日,华漕镇图书馆下辖闵行城市书房华漕馆,请来“人气儿童文学作家”王弘治教授,为辖内的新老读者聊聊哪吒形象的演变史。

讲座之初,王教授先为读者们展示了一系列哪吒的形象,其中不仅包含了哪吒从1960年代《大闹天宫》到2020年代“魔童”系列的对比,还展示了从壁画、史料等出处截取的画像,各种形象之大相庭径,带来读者们的惊奇声声,在一片“啊?”声中,王教授逐步解开了哪吒形象之谜:原来哪吒的原始形象起源于晋代时期从天竺国(今印度)传入中原的佛教,与印度的“童神”传统有关,于唐宋时期经道教佛教大融合,逐渐“汉化”,演变为托塔李天王的三太子。

接着,王教授又讲到老读者都十分熟悉的李天王与哪吒三太子父子情仇的故事,其实这段故事也是经历了不同国度不同传说的演变,从古印度拜佛不拜父的狂子,到北魏时期割肉奉亲的善生童子,最后世代相传逐渐 “显化”出我们现在熟悉的“削肉还父剔骨还母”的莲花化身。

然后,王教授还解密了哪吒三兄弟奇怪名字的由来,原来在传说流传的过程中,先有了哪吒的神话形象,然后再融合了其它传说中的“军吒”(后演变为“金吒”)和佛教历史中的“木叉”(后演变为“木吒”),经过不同时期的文学再造,最终以哪吒为C位,三兄弟成团。

最后,王教授提到了自从“魔童”系列以来有关哪吒形象的正版之争,或许,从王教授最后为我们的题字中,可以更好地总结所谓的哪吒正版与否:传统文化是滋养心灵的甘露至宝,推陈出新是民族更生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