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文化讲座:我兜售幸福——都德笔下的法国普罗旺斯故事 活动报道

发布于 2021-12-26

“世界上只有一种幸福,那就是替别人谋幸福,而我是一个兜售幸福的商人。”这句温暖而有力量的话来自于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都德。说到都德,我们往往最 先想到的是他的作品《最后一课》,但事实上,都德是一位多产的宝藏作家,他一生共写了13部长篇小说、1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美 誉。12月25日下午,资深翻译家何敬业老师作客公益文化讲座,以译作《磨坊信札》为底本,为读者讲述都德笔下的法国普罗旺斯故事。本次活动共吸引了30 位读者参与。

1988年,著名的法国电视台读书节目主持人比伏先生出版了极具权威的书评《理想藏书》,把《磨坊信札》列为了其中之一。《磨坊信札》是都德的代表作,虽然只有短短15万字,但是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据说,所有法国孩子在学习认字的时候,都读过《磨坊信札》中的《塞甘先生的山羊》《三台小弥撒》《受人尊敬的戈谢神甫的“神酒”》三个故事。

 
 都德1840年出生于普罗旺斯,父亲是丝绸商人。都德8岁时家道中落,生活逐渐困顿起来。15岁初中毕业时,父亲破产。为了维持生计,都德开始在一所小学里担任监学。然而在学校里,他遭到了学生的捉弄,同事的讽刺,上司的藐视,过得十分痛苦。这段经历在他的作品《小东西》中亦有所提及。两年之后,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来到了巴黎,在贫困的境遇中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1861~1864年,都德因为健康原因曾先后来到阿尔及利亚、科西嘉与普罗旺斯等地过冬养病。《磨坊信札》就是都德以普罗旺斯的人情风物、传说掌故为题材,撰写的一部散文集。
   
《磨坊信札》记叙了普罗旺斯真实或者传说中的民间24篇优美动人故事。“南方烈日下幽静的山林、铺满了葡萄与橄榄的原野、吕贝龙山上迷人的星空、遍布小山冈的风磨、节日里麦场上的烟火、妇女身上的金十字架与花边衣裙、路上清脆的骡铃声,还有他自己那像一只大蝴蝶停在绿油油小山上的磨坊……”,对于都德来说,普罗旺斯的一切都具有迷人的魅力。从内容上说,这本书共分为三个主题:1、普罗旺斯的风土人情。例如在《散文叙事诗》中用至纯至美的笔触吟咏故乡的风物,在《诗人米斯特拉尔》中歌颂普罗旺斯的文化......在他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国人的很多特点,如信奇迹、重理智、爱思考、擅辩论、法律观念强、条条框框多,热爱文化,重视创新等。2、人道主义的情怀。如在《科尔尼耶老板的秘密》中,我们看到的是淳朴的老磨坊主科尔尼耶对理想的坚守;在《阿尔勒姑娘》里,我们看到的是对爱情的忠贞等;3、对“假恶丑”的讽刺和鞭挞。如在《教皇的骡子》是对教皇的讽刺,在《金脑人的传说》中讲述的是对金钱的盲目膜拜造成的悲剧。


   
 何敬业老师认为,都德不是纯粹的自然主义作家,他是介于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作家。他的语言委婉曲折,优美诗意,但又具有暗示性,是带着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的。这本《磨坊信札》虽然分量很轻,但是读了之后,获益却非常多。书中用第一人称夹叙夹议的写法,在当时也是文学创作上的一次新探索。 
     
 何敬业老师说,现代人生活忙碌,压力大,时常觉得疲劳和焦虑。当年,都德在巴黎的时候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所以他选择撤退到家乡普罗旺斯修养身心,过一种简单、自然、纯粹的生活。在这24篇书简里,我们读到的不仅是普罗旺斯的日常之美,还有一种温暖的力量,让我们在低谷中感受到希望,在漫漫长夜中不再孤独。就像木心先生所说的:“拿起都德的书,轻快、舒适。像赤了脚走在河滩的软泥上,感觉好像早该这样享受一下了”。

       本次讲座吸引了很多法国文学爱好者。有一位读者专程从杨浦赶来,听了何教授生动的讲述后,更是表示“不虚此行”。讲座结束后,还有不少读者围绕在何教授身边,和教授探讨自己对文学、对创作的看法。读者的热烈反响为整场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