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读会第245期: 长相忆 活动报道

发布于 2024-12-22

     2024年12月22日,在闵行区图书馆八楼2818会议室举办了第245期讲座。讲座主题是:长相忆——我和文坛名家的故事。主讲人:陈子善。现场共有50名读者到场参加。1.png

     主讲人: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海派》主编。出版有著编《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张爱玲丛考》《签名本丛考》《一瞥集》《不日记》《识小录》《梅川千字文》《说徐志摩》《比亚兹莱在中国》等作品。

    本期敏读会陈老师会与读者们一起分享与冰心、冯至、周而复、赵清阁、刘以鬯、饶宗颐、金庸、林文月等文坛及学术名家的交往始末,通过追忆和缅怀呈现名家们的生活,以回到历史现场的方式,讲述名家们的文学功绩和对当下的启示。敏读会的读者们都期待着陈子善老师本期讲座的精彩分享!3.png

    《长相忆集》收录了陈子善先生2017至2023年间在《传记文学》的“子善专栏”及其他报刊媒体上发表的对离世的前辈师长与同辈友人的怀念性文字,包括对冰心、冯至、周而复、赵清阁、刘以鬯、饶宗颐、金庸、林文月等文坛及学术名家的追忆和缅怀。一方面,作者从自身记忆出发,于细微处着手,展现了名家们的生活侧写;另一方面,作者也做了不少史料考察,力图回到历史现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脉络里展现他们的文学功绩和对后人的启示。4.png

        陈老师回忆到:自从我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以来,因缘际会,结识了不少文坛前辈,或拜访求教,或通信请益,均受益匪浅。他们中的一些位,如郑逸梅先生,如施蛰存先生,如巴金先生,逝世以后我就写了纪念文章。但北京《传记文学》杂志邀我开个专栏,追忆还没写过的文坛前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就答应了。从2021年到2024年,断断续续写了四年,再加上一些较短的怀人篇什,于是就有了这本《长相忆集》。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是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的。

     有读者提问,在写作过程中,陈老师是怎样的心情或状态?选择讲述这些人物故事标准是什么?陈子善老师说:我力求平实、真实地追述这些我尊敬的前辈,注重细节的呈现,力求通过对这些前辈一言一行的记录,从我个人这个角度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进而反映他们所经历的那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正如一位友人所评论的,努力再现“点滴过往”,不溢美,不说空泛的话,也不妄加评论。5.png

    陈老师在写作时要查阅这些前辈的作品,重温他们的佳作,尤其是与我的忆写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如回忆冯至先生时,不仅捡出了冯先生当年给我的信,还有幸得到冯姚平女士寄来的我当年写给冯先生的信,两相对照,当年他应我之请撰写回忆郁达夫文的往事就历历再现。冯先生这篇《相濡与相忘——忆郁达夫在北京》写得真好,他不但在写作中不断修改,交刊物先行发表时又新增《附记》。他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40年后的今天,我还是深受启发。6.png

     活动最后,陈老师与现场敏读会的读者进行互动!有一位《长相忆集》的读者粉丝,还亲笔写了长达数万字的读后感亲手交于陈老师。今天点赞数1.5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