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5日,敏读会“走出去”了,在浦东图书馆举办了第227期讲座。讲座主题是:微观生活--从近代文献中发掘海派美食。主讲人是陈子善和王金声两位教授。
敏读会为什么会来浦东图书馆呢?两个原因,一,敏读会是来学习的,浦东图书馆的读书活动一向做得有声有色,在图书馆业界备受赞誉。二,有句话叫,“走出去,引进来”,读书活动,尤其是新书分享,一定要走出去,让更多人的看到,让更多的人知道。另外,好的读书会和主讲人,敏读会也需要引进来,今天希望敏读会这块砖抛出去,能把浦东图书馆的玉吸引到我们闵行区图书馆来。
市民的日常生活是构成社会的重要部分,在习惯宏观叙事之余,有必要对微观层面予以更多的关注。本期主讲人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海派》主编。另一位主讲人是王金声,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副会长、华亭文社理事、简社社员、复旦大学古保学院客座教授,《海派》编委。出版有《金声长物》等作品。
今天主讲人在发掘海派美食的同时,现场分享的两本新书,都跟美食有关。一本《海上食事》谈的都是民国美食文化,一百年前的文人,吃什么,喝什么,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难以忘怀的美食记忆。另一本《隽味食谱》,收录的都是民国菜谱,那时候的菜是怎么烧的?有没有预制菜和半成品?夏天的冰激凌是怎么做的?冬天怎么才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浦东图书馆的读者很热情,讲座现场也都是热爱美食和生活的人,听两位主讲人回忆儿时吃喝琐事,时不时和台下读者互动聊天,这不像一场讲座,更像是朋友聚会一样轻松,两位老师带着读者从书中感受近代的日常生活,并对此进行深度挖掘,从一个新的维度拓宽近代城市文化的研究空间。用更新颖更独特更接近原生态的方式,去观察近现代上海的市民社会,从私人史、物质史、饮食史、服饰史、器物史、消费史等众多角度切入,聊得热络。
敏读会还特别准备了10套主讲人分享的书,送给本期讲座提问的读者。提问的读者中,有餐饮的负责人,有在校的大学生,有来上海工作的白领....有上海的老吃客,其中一位白领请教两位教授:每次回老家,都不知道带什么伴手礼可以代表海派美食?问题一出,现场都在帮着答疑解惑,上海大白兔奶糖,上海国际饭店的蝴蝶酥,上海王家沙的糕点....,提问:带老家的朋友来上海吃什么?城隍庙的生煎馒头、上海的咖啡店、上海的大饼油条、上海的双档.....海派的美食文化就在此分享,场面很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