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国重器面对面:从地球到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的突破

发布于 2023-10-28

2023年10月28日下午2点,“我与大国重器面对面”的分享会系列活动“从地球到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的突破”讲座在本馆2722报告厅举行,本讲座特别邀请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中国空间站型号主任设计师樊萍担任主讲。本次讲座樊萍老师围绕五个问题展开,向观众们生动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这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

“太空到底有多远”这是樊萍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樊老师指出100km朝上的海拔便属于航天的范畴,此时人机体能够明显感受到失重之感。樊老师分别介绍了现有的商业载人太空旅行飞船维珍银河,蓝色起源,space X的飞行高度和飞行运作模式以此来更好地帮助观众感受太空的高度。

“为什么要建设空间站”是樊萍老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于此,樊老师强调空间站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她指出空间站是人类进行太空科学实验的重要场所,是实现人类面向更远的深空进行生存空间探索所必不可少的。樊老师还着重介绍了由我国独立研究建设的中国天宫空间站,让观众们清晰了解了我国空间站的构造和基本运行方式。

“如何建设空间站”是樊萍老师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樊老师向观众介绍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并且详细介绍了我国空间站的组装过程,将我国空间站搭建的纵向时间脉络线清楚地呈现在了观众的眼前,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一步一个脚印的严谨性和创新性。

“太空生活容易吗”是樊萍老师提出的第四个问题。樊老师指出在太空生活,失重,真空,高低温,辐射是不得不面对的四个严峻的环境挑战,同时由于太空的真空状态,会使航天员一直处于失重状态而导致出现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健康问题。因此,航天员需要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一方面利于出舱工作,一方面保证身体的健康。

最后,樊老师提出了“上海做了哪些贡献”的问题。樊老师作为一名来自上海的航天科技研究人员,十分自豪地向我们介绍了上海所承担的空间站建设任务。她指出,上海承担了空间站总建设工程的三分支之一,其中包括梦天实验舱,对接与转位机构技术,语音与图像技术,信息传递技术的研究设计,是实打实地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出了上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