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深圳湾实验室系统与物理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资深研究员周耀旗来到大零号湾图书馆,为读者们带来《出发:不断走出舒适区的科研生活之旅》新书分享会。
讲座中,周耀旗老师细数自己的求学经历,从江南的一个小村庄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美国到澳大利亚,最后回归祖国,每一次辗转都是新的突破,科研之路的艰辛在周老师的叙述中显得尤为生动,回想最初的动力,可以说是一本书改变了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学府,从小是学霸的周老师第一次在学业上遇到了挫折,以往的学习经验似乎不再起作用,成绩始终平平。一次偶然的机会,同学推荐了一本书给他——《从一到无穷大》,这不仅仅是一本科普书,书中从数字带出生命及宇宙起源的讨论,一下子拓宽了周老师的视野,从此他改变了学习方法,科研之路也变得充满了探索的无限乐趣和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周老师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获取,更注重深入挖掘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理论的背后逻辑和深层含义。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也成为了他科研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和永恒的动力。
做科研之余,周耀旗老师也经常在科学网上写博客,除了科研体会,他也会将对家庭、教育、人生的思考记录下来,十多年以来断断续续写了160多篇文章,积累了200多万人次的访问量。这些文字,如同一串珍珠,串联起一位科学家的成长之路和他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有读者提问:“您是怎么会想到将博客内容整理出书呢?”周老师回答道:“当年鲁迅先生留学日本学医,突然意识到人的精神比躯体更重要,便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当我看到很多年轻学者在求学路上犯着和我年轻时一样的错误、踩我以前也踩过的坑时,我想到,科研论文只能影响到学术圈的一小部分人,而科研以外的求学、求职经验能帮助到更多的有为青年更快地成长起来,也能让普通读者走近科研人员的世界。”每每读到自己书中的篇章,都能勾起周老师求学、做科研时期苦闷与挣扎的回忆。比如:当他第一次尝试自己找工作时,也曾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屡败屡战;在找导师时,也曾不得不接受低薪、改变研究方向,但最终,这些都为他未来更好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这些经历也让他明白了,失败与成功并非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这之间也会形成转化,互相影响,中国有句老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讲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讲座最后,周老师以书中的一段后记作为结语送给了读者们:“出这本书,并不意味着是一段人生的收尾,也不是人生故事的尾声,恰恰相反,过去的一切仅仅是一个前奏,而真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