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5日,在闵行区图书馆八楼举办了第234期讲座。讲座主题是:巴金的家庭账单。主讲人是周立民。现场共有56位读者到场参加,线上直播观看人数4100多人。
主讲人周立民:学者,现任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评论工作,著有《另一个巴金》《巴金画传》《巴金<<>随想录>论稿》《精神探索与文学叙述》《闲花有声》《翻阅时光》《星水微茫驼铃远》《简边絮语》等多种。
红泥小火炉,欲饮一杯无?巴金家里有没有暖气?下雪怎么办?读者带着这样的问题,听周立民馆长讲巴金家庭账单里的故事。
周立民馆长以第一手资料,详述巴金家庭生活中的各项票据收支情况,回忆巴老对整个家庭的生活花销,他说过:“我家共有六口人,萧珊在收获,上海文学作编辑,是义务劳动,不在机关编制内。初期,他(她)翻译了一些书拿过几千元稿费。58年来作协义务工作,两个小孩,一个上戏剧学院学习,一个初中毕业,还有两个妹床,一个妹妹有工作,另一个妹妹要我负担,所以家里实际上是五口人,开支情况约四五百元,家里有一个保姆,工资二十七元,此外有电视机,电冰箱、收音机。平时买的书比较乡。这次抄家抄掉20多万,现在留着点给我,每月化(花)一百元左右。”
巴金日记中虽然多次记到去衡山饭店吃西餐,但是,大多是朋友约请或请朋友,而对子女则不然。 1963年4月1日,巴金写道:“六点一刻后和萧珊带小林、小棠到衡山饭店西餐部吃晚饭,算是践了半年前的诺言。” (巴金1963年4月1日日记,《巴金全集》第25卷第227页)
周馆长提到了巴金的稿费,巴金的版税收入:
1963年:3613(301元/月)
1964年:2087.75(173.98元/月)
1965年:206(17.17元/月——上半年)
那天还有一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巴老被扶进会议室,刚一坐下,他就迫不及待地立刻把右手伸进大衣左侧内壁的口袋里,踌躇了一下,终于掏出一叠钱,向着在身旁落坐的杨犁馆长说:“我最近得到一笔稿费,把它捐给文学馆。” 他的声音是柔和的,动作是迟疑的,仿佛担心对方会拒绝他的好意似的。当他的钱被接受的时候,他显得轻快起来,好像他应邀来文学馆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捐钱。这件大事一办成,他就高兴了。(刘麟:《愚公“填海”——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学馆之二》,《文学的怀旧》第141页)
敏读会现场,周立民馆长分享了巴老生活中留存的珍贵票据,包括寓所租金及水电费、维修费,冰箱、空调、电视机的购置和维修费、稿酬收入等。周馆长提到:巴老的话“有件事告诉你: 我已通知花城出版社把即将出版的《序跋集》的稿酬送给文学馆;要四川出版社把《回忆与探索》(近作三)和十卷本《选集》的稿酬送给文学馆,已经出版的书今后再版时稿费也汇给文学馆。宁夏出版社今年要出本《怀念集》,稿费也将捐赠文学馆。以后我要办到: 所有稿酬都送给文学馆。但这种办法绝不能宣传、推广,讲出去也没有好处(我是个例外,是特殊的情况),请不要对外人讲。钱汇来请筹委会作为捐款收下就是了。”(巴金1982年3月16日致罗荪信,《巴金全集》第24卷第134页)
这些生活开销和由此衍生的信件体现了巴金一家的生活轨迹和处事风范,是巴金一家和一个时代的客观历史见证。
讲座最后,周馆长回答了五位读者的提问,读者也获得了赠书:《武康路113号》。线上共有4100多人一起分享这期敏读会讲座,点赞数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