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活动全纪录】8月15日新书分享会

发布于 2020-08-21

2020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于8月12日至18日举办。骄阳似火,但大家的热情丝毫不减。

闵行区分会场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小编带你一起速览8月15日书展活动的精彩瞬间!


《写给孩子的论语课》

新书分享会

《论语》不好读懂?

用词晦涩读不通?

没有故事背景,让人摸不着头脑?

跟着馒头大师一起,进入《论语》的世界吧!

8月15日下午2点,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闵行区分会场活动之《写给孩子的论语课》新书分享会成功举办,邀请到《历史的温度》系列作者、著名历史科普推广人张玮(馒头大师)和复旦大学博士、馒头说团队成员李宏昀为大家讲述《论语》里的知识点和背后的历史故事,吸引了三百余位听众参与。

《论语》流传千年,约16000个字,光我们现在常用的成语就有100多个出自那里,比如温故知新、见义勇为、任重道远,以及我们都知道的“欲速则不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俗语。其实生活中常说的话、做人的理念、起的名字、举例用的典故,很多都出自《论语》。张玮老师说起自己第一次读《论语》时,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我读得太晚了”。后来当为人父母的时候,就想用自己的所学所悟以及对孩子们的了解和爱,用孩子们能理解且爱听的话语,来给孩子们讲一堂《论语》课,让他们早一点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一些古代的知识,懂一些做人的道理,掌握一些写作的素材,知道一些经典的典故,在谈吐、认识、写作和人际交往中,不知不觉得到提升。

李宏昀先生也分享了自己第一次接触《论语》的趣事,他说从连环画和成语典故中感受到这是一本看似平平无奇,其实博大精深的书。现在参与这本《写给孩子的论语课》的编写工作,也是希望有一份传承,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一代代地延续下去。

互动交流环节中,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提出《论语》的原本适合自己这个年龄读吗?张玮老师建议可以反复阅读,会不断有新的感悟。对于《论语》有何价值点的提问,他指出这是人生路上支持人继续前行的力量。

《紫禁城六百年》

新书分享会

这两年故宫大“热”,游客络绎不绝。那大家为什么那么关注紫禁城,关注故宫博物院呢?

8月15日下午4点半,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闵行区分会场活动之《紫禁城六百年》新书分享会如期而至,两百余位听众一同听故宫院长说故宫。

时值紫禁城诞辰60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李文儒先生同我们分享《紫禁城六百年》。

跟随老院长的视角,重新审视故宫的前世今生。

通过《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轴》和《紫禁城六百年:东宫西宫》这两本书,李院长带我们走进这座至伟的建筑群,沿着南起永定门、北达钟鼓楼的中轴线穿行紫禁城,再前往中轴两侧的东区与西区一探究竟。

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中国皇宫建筑群,紫禁城是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游览胜地。

李院长提出了他的思考,这么多人涌进昔日的皇家禁地自由自在地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有多少人是在现代理念观照下理性地解读他们观看着的古老的紫禁城?有多少人是在现代理念观照下感性地领悟他们观看着的古老的紫禁城?又有多少人在思索、探寻理性解读与感性领悟之间的碰撞与纠结?

他表示,我们要通过故宫来认识几百年的历史,用现代的理性去看待、认识、反思、总结教训,思考怎样从过去走到现在,从现在走向未来。从尘封的历史中探寻历久弥新的文化传承,在交织百年的时光里聆听故宫凝聚的人文精神,那我们一定能够潇洒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