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儿童文学作家徐鲁,携新书来到大零号湾图书馆,带来“少年有梦,江山多娇:探索万物与人文之美”主题讲座。
作为文坛公认的“美文作家”,徐鲁老师的散文语言纯正、规范、典雅,其作品不仅深受读者喜爱,更有多篇内容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本次讲座,徐鲁老师带来由大象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少年人文美文系列》。本套书内的每一册美文集都兼顾了爱国教育性、成长励志性、人文知识性、文学陶冶性以及生动可读性,为青少年阅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讲座中,徐鲁老师将青少年阅读与饮食中的营养学概念进行类比。如同一日三餐需要主食、水果和坚果等多元化的食物来保证营养均衡。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同样需要通过阅读不同种类书籍,尤其是“营养价值”高的读物,来获得滋养与成长。徐鲁老师提到,轻松、幽默、搞笑的故事虽如美味的“水果”般诱人,能够迅速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带来阅读的快感,但这种单一的阅读模式,难以满足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需求。青少年们更需要阅读一些科学科普、历史人文、人物传记类的严肃文学,这些“硬核”作品有如营养丰富的坚果,滋养着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坚果”文学之所以能够直击心灵,是因为其中的内容都源自真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徐老师曾亲自踏上那片广袤无垠的沙漠,历经半个月的实地考察,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用心感受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与情感。在谈及自己的创作经验时,他这样说道:“有些文字,需要想象就可以完成。但更多的灵感,往往需要现实的经验去触发。”
他还向小读者们讲述了另一则关于科学家林俊德的故事。林俊德在罗布泊扎根52年,一年只在春节给自己放3天假,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恶劣的环境中不懈奋斗。尤为感人的是,即便在面临病情恶化的最后阶段,他依然心系职责,用最后的力气诠释着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我们不难构想出,这样一位默默奉献于科研事业的伟大灵魂背后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以及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徐老师通过实地探访、记录和采访,为我们揭开了这位科学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在枯燥乏味的科研生活之余,林俊德用一个简单的电灯泡为孩子们孵化小鸡,这份童心未泯的乐趣,不仅为荒漠中的孩子们带去了欢笑与希望,也让我们感受到一位科学家,温暖而有趣的心灵。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这些精彩的故事又怎能描写得如此生动呢?徐老师强调,想要写好文章,一定要认真地体验、观察生活。有时,生活的“剧情”超出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想象。
怎样写好人物故事:1.与笔下人物建立情感连接,在创作之前,对人物进行背景调查,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性格特点等。一个立体、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更容易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并流露在文字中。2.细致观察,并发挥想象,捕捉人物的外貌特征、行为习惯、语言风格等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在观察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想象力,填补人物背后的故事和内心世界,让角色更加鲜活生动。3.学会记录、剪裁和选取,在写作前明确故事的主题和核心,围绕这一主题,挑选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和故事进行深入而具体的刻画,避免内容过于散乱。
讲座最后,徐鲁老师送给小读者们一首诗句:用知识缝制铠甲,用书香滋养童年和情怀。
让我们与奋斗故事为伴,让它们成为成长中的“精神坚果”,勇往直前、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