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读会第237期 风起青萍---海上近代园林影像溯踪 活动报道

发布于 2024-04-27

2024427日,在闵行区图书馆八楼举办了第237期讲座。讲座主题是:风起青萍---海上近代园林影像溯踪。主讲人:秦颖源。现场共有41读者到场参加。

主讲人:秦颖源,执业建筑师,城市文化史研究者。寰景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客座教授。1992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1996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景观设计硕士学位,1999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建筑学硕士。长期从事景观和建筑的工程设计实践,担任过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设计评图导师,专注于中外园林文化和上海近代建筑历史研究。

1.png

敏读会现场,秦老师和读者一起,从历史文献中沥金披沙,从旧照遗存中觅迹寻踪,再现古藤园、莘庄梅园、徐园、半淞园、爱俪园、叶家花园、外滩公园、兆丰公园等园林的前世今生,回眸上海都市文化从启蒙觉醒走向成熟自觉、最终消亡的现代性历程。

讲座刚开始,秦老师就讲到,第一点:海上公共园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伴生物。租界人口从1853年的2万增加到1940年的400万,其中的1895~1937年间黄金年代从30万。跃升到170万。 1942年上海全境总人口约392万,外侨人口达到峰值150 931人,华人占比96%。组建志愿武装、巡捕房、救火会,还有比大清邮政更早的工部书信馆。依靠纳税人的税收维持,为市民服务,不受制于外界政府。城市经济和市民意识兴起,以人为本,建设形态丰富、功能复合、服务多层次需求的公共空间。

2.png

     在数年间形成道路成网、建筑齐整、环境清洁的现代都市风貌,与县治旧城反差强烈。
既有写仿的现代化城区,公共性园林作为西方现代都市的必要配置不可或缺。上海的公共性园林以租界为主体,产生出市政公园和经营性私园两大类,远道而来的西方工业文明作为一种洋场时尚出现在公共空间中。在人心思变的社会改良风潮中,作为怡情娱乐场所的公共园林尚肩负着开启民智的教化使命。   

   秦老师接着讲到,第二点:城市公园的开放历程是市民平权意识典范。作为租界管理最高行政机构成立于1854年,英文名称Shanghai MunicipalCouncil即为上海市政厅或市议会。
政府开支主要来源于税收,华人捐税总额高于外侨,参政呼声益高,公共租界纳税华人利
用制度与租界当局开展有节制的合法抗争。华人进入租界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大大提高租界华人政治地位,形成华洋代议共治的格局。
  第三点:经营性私园是市民社会育成期的社会综合体。在娱乐消费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市民意识也在公共意见领域寻找发声的空间——议政场所,公开批评政府成为一项受制度保护的市民权利。市民社会政治和娱乐为伍,通过论争达到妥协 。经营性私园是新旧公共空间转型期的过渡,当社会机制趋向完善,曾经喧阗的租界经营性私园在1920年代初迅速沉寂,把公共园林纯粹的娱乐休闲功能还给市政公园。

    第四点:开放性公共空间开启市民化的城市现代性。1909年全面建成的公共租界虹口娱乐场(后改名虹口公园)是上海第一个体育公园,举办过2届远东运动会, 1932年时拥有2个足球场, 4个滚木球场, 88个网球场和1个九洞高尔夫球场,还有运动跑道和露天游泳池, 1933年的运动节已在倡导全民强身健体。1914年开园的兆丰公园(1944年改名中山公园)在1922年设立的动物展览部是上海第一个公立动物园,此后又将一片中部林地辟建为植物园,树种数量居全市公园之首。

4.png    

  讲座尾声,秦老师介绍了莘庄的几个园林。古藤园原址曾是一乡间集镇,因有明代嘉靖年间诗人董宜阳手植的古紫藤而得名,俗称紫藤棚。为保护这株沪上最古老的紫藤,于19999月进行改建, 199912月建成对外开放,占地面积4948平方米。莘庄梅园:面积38785平方米,原系临河滩地,1930年由松江县泗泾镇人杨氏种植果梅16.5亩而建园,取名莘野梅园,俗称杨家花园。园内以种植果梅为主,还有少量桃、李、杏、柿、桔,并种植了一些龙柏、香椿、雪松等庭院树。 1951年土改归公,由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接管,改建后1952年以莘庄公园名称开放。 19904月底,扩建工程完成。2004年,以梅花为主题扩建布设景点。还有莘庄·李氏宅园,徐园.....

    最后,秦老师回答了十位读者的提问,读者也获得了赠书:《海派》 。线上共有1382多人一起分享这期敏读会讲座,点赞数四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