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当AI遇见古诗词”活动报道

发布于 2024-04-20

        2024年4月20日至5月5日期间,闵行区图书馆一楼大厅推出“当AI遇见古诗词”主题展览。此次展览旨在探索将人工智能(AI)现代技术应用于传统文化的领域,为读者们带来独特的视觉思想盛宴。

微信图片_20240420151546.jpg

        展览中,AI技术不仅用来分析理解古人的情感和思想,更赋予了创作能力。“AI绘画”板块展示了根据古诗词生成的相应画面,以图画形式生动还原了诗词的意境;“AI作诗”板块则是通过对大量古诗词的数据训练和算法,能在某种程度上模仿古代诗人的风格和语言特点,创作出带有古风韵味的诗句。“飞花令”互动墙打开了新颖有趣的社交活动方式,飞花令源自古人行酒时助兴的诗词之趣,结合了文学、文化和互动性,而现在读者们可以根据关键字线索,留下自己的诗词作品,与其他读者进行隔空互动,共同感受诗词的魅力。

微信图片_20240420132419.jpg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中国诗词与人工智能的“双向奔赴”,一场穿越时空的春日浪漫正在发生。

       4月20日下午,特邀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焄带来主题讲座《当AI遇见古诗词》。以ChatGPT为例的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使得人机对话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古典诗歌中存在着拟代、酬赠、唱和等多种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古典诗歌的创作机制与人工智能文本生成逻辑的共通性,带领读者深入理解智能时代下的文学新风向,探索AI创作的新视角。

        杨焄教授认为从模仿训练的角度来看,诗人通常会通过借鉴前人作品或自然景物的形象,来获取创作诗歌灵感和技巧,而ChatGPT则通过大量文本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学习其中的语言结构、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从对话交互的角度来看,酬赠、唱和类型的诗歌反映了诗人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是一种社交性的文学创作方式,而ChatGPT会根据用户输入内容生成相应的回应,模拟人类之间的交流对话。此外,在情感表达、创新变通等方面也诸有共通。通过对两者的相互比较,可以更直观了解古典诗歌在情感、想象、风格等多个维度上的特性。

微信图片_20240420151522.jpg

        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为文本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以科技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